稻苗什么時間可以澆水?
2021-06-03 來自: 吉林三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1104
水稻大棚育苗技術是實現早育壯秧,早插秧,戰勝低溫冷害,奪取高產的一項實用技術,水稻大棚育苗與常規育苗相比,具有投資成本低,操作簡單,管理方便,使用范圍廣等特點,是目前北方比較理想的育苗方式,它是培育機插秧苗,實現機械化插秧的設施,是水稻高產栽培體系中的關鍵環節。
一、育苗準備
(一) 種子準備與處理
1、品種選擇:選擇當地主推的穩產、高產、抗病、品質優良、質量達國標二級以上的良種,即:種子純度不低于98%,發芽率不低于95%,凈度不低于97%。含水率不高于14.5%,種子每年更換一次。
2、種子用量:每公頃種子40-60公斤,即每畝用3.3-4公斤。
3、種子處理:一是曬種脫芒,在浸種前先將種子脫芒,然后選擇晴暖天氣曬種2-3天,每天翻動3-4次,以提高種子芽勢、芽率,二是選種,采用比重為1:1.13的鹽水選種,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鹽,新雞蛋浮出水面伍分硬幣大小即可。撈出秕粒后,再用清水沖洗2-3遍。三是浸種和消毒,可用撲生畏,新型901,惡苗克量等消毒藥劑。水溫15℃條件下浸種消毒7天,積溫達100度,觀察谷殼半透明,腹白分明,胚部膨大即可。四是催芽。在30℃左右的條件下(可用摧芽機)進行摧芽,芽長1-1.5毫米即可,晾芽6小時左右。五是包衣,用包衣劑包衣(有浸種前包衣劑和浸種后包衣劑)包衣后將種子涼到不粘手為止,然后準備播種。
(二)床土配制
好的床土呈顆粒狀,通透性好,無草籽,無病菌,含有較多的有機質,酸堿度為4.5-5.5PH。
1、床土配比
山地腐殖土可以單獨使用。如無山地腐殖土可用水田土或無藥殘的旱田土,(切忌用大豆田土)加草炭活(或腐殖土)做床土。兩者分別過篩,篩孔6-8毫米。
底土按體積比為4:1混合,其中水田土4份,草炭1份。
覆蓋土按體積比為3:1混合。其中水田土3份,草炭1份。
床土用量,每公頃(15畝)需床土2000公斤,其中水田土或旱田土1600公斤,草炭400公斤,沒有草炭的地區,可購買或用腐熟的豬圈糞及腐殖土等代替。
2、營養土配制
用當地主推的水稻育苗調制劑(壯秧劑),按說明書要求、用量與混合好的底土充分混合后,用農膜蓋嚴,一至兩天待用。
3、床土檢查,調整酸堿度
底土的酸堿度檢查與調整,雖然調制劑中有調酸劑,也進行檢查和調整,方法:將混合好的底土放入碗中1/2,加水沒過土攪拌,沉淀10分鐘左右,將PH試紙放入已澄清的水中0.5-拿出與標準試紙對比即可。當PH值大于5.5時,進行調酸,可用15%稀硫酸溶液、硝基腐殖酸,酸化草炭等調酸劑進行調整,使其PH值在4.5-5.5之間。
覆蓋土的調酸,覆蓋土一般不加肥,可直接調酸。
一般每50公斤覆蓋土加1-1.25公斤硝基腐殖酸或1-1.5公斤酸化草炭,將酸堿度調到4.5-5.5PH。
酸化草炭的配制方法
將加工過晾干的細草炭50公斤加入15公斤15%稀硫酸,邊澆邊拌,反復拌勻,悶3-4小時后,即成硫化草炭。
(三)、大棚及苗床地的選擇
1、大棚的選擇:應選擇水稻專用鋼骨架大棚或自已架制的竹木大棚,根據大田面積選擇棚的大小,一般按1:80-120的比例選擇。如30×6.5米大棚,有效面積 180平方米,可育1000盤,可插45-50畝大田。
2、苗床的選擇:選擇,地勢平坦,背風,光照充足,土地肥沃,水電、交通方便的地塊做苗床。一般設在房前屋后或園田地。面積大的地方可專門設育苗基地。
3、作床扣棚:
3月上旬苗床地積雪、雜物,下旬扣棚,化凍,提高地溫,播種前10天做床。床面應達到“實、平、光、直”要求:實:床面沉實不陷腳;平:床面平整無高低;光:床面無殘茬雜物;直:苗床整齊四邊垂直。在棚留30cm步道,有條件的可擺放一紅磚,棚邊留10cm空地,床面寬2.8-3米。
(四)、秧盤準備與選擇:
每畝大田,一般需要秧盤22-25盤(片)。可選硬盤、軟盤或襯盤(秧墊)。隔離層育苗可用帶孔的地膜、無紡布、舊編織帶(片)做底墊。